时间:2025-11-08 10:23:38 来源:本网
没有任何负责任的电气工程师会将无功补偿的目标设定为1.0。
假设某企业负载为1000kw有功功率和1000kvar无功功率,自然功率因数约为0.707。在没有光伏发电的传统场景下,设计师会将功率因数补偿目标设定在0.95左右。将功率因数从0.707提升到0.95,需要投入约671kvar的补偿容量,达到1.0需要投入1000千乏的容量。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达到1.0而额外投入近330kvar的容量,其带来的效益远远低于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完全补偿状态下的系统极易发生谐波放大现象,导致电压畸变和设备过热。同时,当负载波动时,系统很容易进入过补偿状态,引发母线电压升高,威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
全运行。然而,在处理光伏接入后导致的功率因数不达标的项目时,这种谨慎的设计原则却被抛弃。当光伏系统提供了800kw有功功率后,市电有功降至200kw,负载的无功需求仍为1000kvar。为了满足供电公司的考核要求,大多数整改方案都选择将补偿目标设置为1.0。计算数据显示,要在此情况下实现功率因数为1.0,需要投入1000kvar的补偿容量;补偿到0.95,需要投入约934kvar的容量。这种设置目的是在光伏发电时能够满足考核要求,但是光伏不发电时会发生什么呢?
在光伏不发电时。负载为1000kw有功和1000kvar无功,而补偿控制器仍是1.0的目标,系统会继续投入1000千乏的补偿容量。这将使配电系统在所有光伏不发电的时间段都进入完全补偿状态,所有传统设计中刻意避免的风险都会成为现实。谐振现象可能导致谐波电流成倍放大,电压波动可能超出设备耐受范围,补偿设备本身也处于满负荷运行的危险状态。
这种为应对考核而忽视基本电气安全原则的做法,反映了为解决光伏导致功率因数偏低问题的一个严重误区。将补偿目标设定为1.0,意味着放弃了系统应有的安全冗余。在光伏发电间歇性特点的影响下,这种设计使得配电系统在大部分时间处于过度补偿或临界补偿的危险状态,完全违背了电气设计最基本的安全、可靠、经济原则。
这种普遍存在的做法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警惕,必须重新审视无功补偿策略的安全性。
Online consultation
Related News

电话:400-803-3226
商务:15926374356
技术支持:15618019386
时间: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