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6 10:10:35 来源:本网
一、无功补偿的“初心”与常规原理
大多数用户的配电系统都配备了无功补偿设备(电容为主,少数为SVG),其核心目标是维持计量点(通常是高压侧或低压主进线) 的功率因数达标,避免力调电费。
设备如何工作?
采集信号: 控制器通过电流互感器(CT)和电压信号(通常取自低压主进线柜),实时采集电流、电压。
计算决策: 控制器内部计算单元实时计算出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功率因数(PF)。
执行补偿: 根据计算结果(主要看Q和PF),控制器决定投入/切除电容器组或调节IGBT输出(SVG),发出所需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关键点:信号采集位置!
常规情况下,低压主进线柜采集到的P和Q,就是用户所有用电负荷的真实需求。
补偿好这里的功率因数,高压计量点的功率因数自然达标(只差一个变压器损耗)。
二、光伏接入:改变了“游戏规则”
光伏接入点(通常在低压侧负荷附近)如同在用户内部系统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电源”。它主要输出有功功率(默认单位功率因数运行,无功Q≈0)。
问题来了:
潮流逆转: 光伏发电时,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方向(潮流)发生改变。部分甚至全部负荷由光伏就近供电。
采集点“失真”: 安装在低压主进线柜的补偿控制器,采集到的信号不再是纯粹的负荷需求,而是:
有功功率(P采集) = 负荷有功需求(P负荷) - 光伏有功出力(P光伏)
无功功率(Q采集) ≈ 负荷无功需求(Q负荷) (光伏默认不提供无功)
结果: 即使实际负荷的Q需求没变,P采集却大幅降低,导致控制器计算出的功率因数(PF采集)显著下降!(PF = P / S, S=√(P²+Q²))
三、“懵圈”的控制器:为何失灵了?
场景模拟(假设使用电容器固定分组补偿):
无光伏时:
负荷需求:P负荷=50kW, Q负荷=40kVar → PF=0.78 (低)
控制器动作:投入30kVar电容器组。
补偿后:P=50kW, Q=10kVar → PF=0.98 (达标) ✅
有光伏时(出力40kW):
主进线采集点信号:P采集 = 50kW - 40kW = 10kW, Q采集 ≈ 40kVar (不变) → PF采集 ≈ 0.24 (极低!)
控制器“懵圈”:检测到PF极低甚至为负数,急需补偿!投入30kVar电容器组。
补偿后:P采集≈10kW, Q采集≈10kVar (40kVar负荷需求 - 30kVar补偿) → PF采集≈0.7 (依然不达标!)
控制器困境:
继续投? 下一组容量可能过大,极易导致过补偿(Q变负,PF可能更差甚至罚款更重),且SVC固定组难以精确补偿小量需求。
不投? 控制器看到PF为负数却不动作,用户以为设备坏了!系统支路PF持续不合格,力调电费产生。
核心问题: 采集点信号(P采集↓, Q采集≈Q负荷)与真实的补偿目标(主进线PF)脱节了!环境变了(光伏加入),老办法(在主进线采集信号补偿)不灵了。这就像“刻舟求剑”,船(系统)的位置(潮流)变了,按原记号(采集点信号)找剑(有效补偿)自然失败。
四、如何拯救“懵圈”的无功补偿设备?
关键思路:让控制器重新“看清”真实的无功需求!
方案1:调整接入点与采集点(光伏在电源侧并网)
将光伏接入点尽量靠近主进线(在全部负荷之前)。
将无功补偿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点移至光伏接入点之后(靠近负荷侧)。
效果: 控制器采集的信号重新反映纯负荷的P负荷和Q需求,可以正常补偿负荷无功,维持采集点(负荷支路)的功率因数。
虚拟补偿: 无法直接保证主进线处的功率因数达标! 因为主进线处潮流=P光伏 + (P负荷 - P光伏?) + Q补偿?,情况复杂。负荷支路PF好,主进线PF可能依然糟糕。但这至少能让补偿设备“动起来”,避免过补和完全失效。
方案2:精细化/升级补偿设备(设备层面)
细化电容器分组: 增加电容器组数,减小单组容量,提高补偿精度,应对更小的无功需求波动。成本增加有限,是常用改进措施。
提高补偿目标值: 将控制器目标PF从0.9/0.95进一步提高(如0.98),预留更大裕度应对波动。
更换/加装SVG:
SVG作为电力电子设备,可连续、动态、精确地输出/吸收无功功率(在额定容量内),完美解决固定分组电容器的“粗放”问题。
缺点:造价高,维护要求高于电容器。
经济性考量: 对于光伏规模大、力调罚款风险高的项目,早期投入SVG可能比长期承担罚款更划算。部分有远见的光伏投资商已在并网点旁配置专用SVG。
方案3:更换四象限无功补偿控制器(光伏负载侧并网)
将原控制器更换为具备四象限运行能力的无功补偿控制器。
将光伏并网点放在采样点之后,此时计量表与无功补偿控制器在同一象限,保证功率因数一致,尽量不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
控制器采集的信号既反映负荷的P负荷和Q需求又反馈,可以正常补偿负荷无功,维持系统的功率因数。
细化电容器分组: 增加电容器组数,减小单组容量,提高补偿精度,应对更小的无功需求波动。成本增加有限,是常用改进措施。
注意:有任何无功补偿问题,请扫码咨询,如有其他问题可每天下午3点半进入我司技术人员直播间探讨无功补偿解决方案。
Online consultation
Related News
光伏“捣乱”,无功补偿设备为何懵圈?小心力调电费找上门!
光伏并网,选对接入点是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避免电费损失的关键一步。看似简单的“并网点”位置选择,背后竟藏着这么多容易被忽视的顾虑!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拆解。
随着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并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的功率因数超标问题已成为工商业用户的核心痛点!本文整理行业6大实战解决方案,一文讲透技术原理与选型策略
电话:400-803-3226
商务:15926374356
技术支持:15618019386
时间:9:00-19:00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高新科技园创新科技楼北区A座206
电话:400-803-3226
商务:15926374356
技术支持:15618019386
时间:9:00-19:00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高新科技园创新科技楼北区A座206